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政策文件|理论研究|诊改实践|督教督学|数据平台|下载中心|学院主页
首页
政策文件
理论研究
诊改实践
督教督学
数据平台
下载中心
学院主页
教学诊改年报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诊改年报>>正文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
2016-12-08 09:35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

一、学院自我诊断项目概况

1.体系总体架构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不够明晰,质量保证机构不够健全,分工不够明确,质量意识较为薄弱,质量保证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持续改进制度不够完善,未能实现全员参与质量保证,质量文化氛围没有形成。学院各类数据的统筹、协调和互通机制尚未形成,对数据平台数据的分析起步较晚,在教学和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不够,常态化的信息反馈诊断分析与改进机制尚未形成。

2、专业建设质量和诊改力度还需加强

目前学院尚无国家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专业建设规划性不足,品牌专业建设差距较大,专业设置与东莞产业新体系对接度不高,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不多,面对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需求不足。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还未完善,专业诊改的保障体系还未建立,对专业诊断与监控还未开发出客观量化的评价标准;重点专业诊改进度缓慢,校企融合程度和服务社会能力还未显著提升,辐射力不足,外部诊断结果对学校自主诊改的促进作用还未显现。

3、课程建设资源有待丰富

学院目前尚无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与全国示范校和国家示范(骨干)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仅有5门,与全国示范校平均水平(19门)和国家示范(骨干)校平均水平(24.92门),相比差距较大。同时,A类课程较少,课程资源不够丰富、信息化教学条件滞后、翻转课堂等现代教育技术方法的应用不够。还存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不够,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教师不能及时从学生得到相关反馈信息的情况。

4、师资队伍建设结构有待优化

学院教师激励机制和制度有待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结构有待优化,博士比例偏低,仅为专任教师的9.15%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有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水平还不够高。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实效性有待加强,兼职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的比例偏低,还需加大,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还不够强,成效还不够显著。

5、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措施还需多元化

一方面学生综合测评办法中对学生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较少,不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达到社会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同时存在有少部分学生不重视,个别学生甚至不愿参评的情况。另一方面校园安全环境还需进一步完善,宿舍、教室、公共场所等区域部分消防设备损坏严重,在学生资助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部分临时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助学制度保障需要完善。

6、体系运行的机制效果有待增强

校企合作的深度及成效还不能适应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尚未构建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质量保证体系以学院现有资源为依托,改革创新力度有所欠缺,未能有效的介入多方力量进行科学评价,“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学院国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今后改进措施和成效

1、体系总体架构更加科学合理

加快学校质量保证机构的建设,建立系部各层面质量保证机构和系部教学督导组,明确责任人,分工合作,实行全员质量考核,加强对管理服务工作的全过程监控与诊改。加强对状态数据平台的学习和研究,健全常态化质量诊改制度,引入第三方质量评价机构,发布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以及专业深度分析报告,加强质量年报发布的规范性,完善了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2、专业建设和诊改水平有效提高

面向“东莞制造2025”、“工匠精神培育”等新形势新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开发等方面持续改进,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按专业属性划归电子信息制造、装备制造等十个专业群,重点将优势专业打造成品牌专业,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开展制定专业诊改评价标准工作,细化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建设等评价细则,形成“自我诊断—反馈—持续改进”的专业诊改机制和四级五层的内部质保体系,为专业诊改运行提供机制保障和条件保障。

3、课程建设和诊改取得新突破

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加大专业核心课程、MOOC等建设,逐渐搭建“乐学在线”、“乐习在线”、“乐创学院”信息化资源和学习平台,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完善学院课程评价信息化平台,加强督导、学生、教师三方连接关系,充分利用"以督促教,以学促教"对课程教学的反馈作用,加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力度,促使课程内容符合当前社会先进技术水平和最新岗位职业资格要求。

4、师资队伍建设更加有力

未来5年内计划投入资金约300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出台一系列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为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实施省级专业领军人才、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珠江学者等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和培育工程,实施“企业骨干人才柔性引进”计划。加强兼职教师的培训力度,让兼职教师参与到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开发等教学的全过程中来,构建具有东莞特色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教师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取得实质性进展。

5、学生发展保障更加全面

成立系级、班级工作小组,对测评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指导,要求在校学生必须全员参与,并对测评结果按照相关要求存档备案;制定《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设置第二课堂必修和选修学分,修订综合素质测评办法,科学制定学生素质教育方案,加强“三创”教育,实现全院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制定完善校园车辆管理细则,重点落实消防设施维修工作,确保教学场所、学生宿舍、公共场所等消防安全。出台并持续实施《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费减免和困难补助管理办法(试行)》,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实际困难。

6、体系运行效果更加平稳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实地走访、线上网络与企业等社会力量搭建畅通交流渠道和平台,将学院的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与企业创新发展、社会转型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学校办学资源。组建政校行企合作的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积极引入第三方参与学院与社会各种合作的诊改工作,逐步建立常态化、专业化的诊改机制和符合学院发展特点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全校实行教学管理绩效考核,初步建立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持续改进机制,切实有效的保证学校稳定发展。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