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政策文件|理论研究|诊改实践|督教督学|数据平台|下载中心|学院主页
首页
政策文件
理论研究
诊改实践
督教督学
数据平台
下载中心
学院主页
诊改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诊改实践>>正文
“专业与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2018-05-08 17:08 冯天祥 

为了落实党代会精神,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 、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更好地履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主体责任,营造“重基础、促内涵、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氛围,我们在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施方案的同时,聚焦学校专业与课程质量保证,分阶段实施校内“专业与课程质量保证”专项诊改。

一、指导思想

为了完善学校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试行专业建设专项诊改:制定学校Ⅰ、Ⅱ、Ⅲ(分别对应品牌专业、卓越专业、重点专业)类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开展各类专业合格认证,对不通过认证的专业采取限期整改、减少招生指标、暂停招生等措施,对通过认证的专业进行三级专业评估,为专业发展建立完备的通道;对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制定学校Ⅰ、Ⅱ、Ⅲ(分别对应品牌课程、精品开放课程、优质课程)类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开展课程合格认证,对不能通过认证的课程采取限期整改、暂停授课等措施,对通过认证实施学校三级课程评价,促进专业与课程建设良性发展。

二、基本原则

1.螺旋改进原则。专业诊改必须以学校发展规划相一致,必须实施“建设-诊断-改进”这一过程,循环改进,不断提升。

2.普通与重点结合原则。在学校专业整体规划、改造、发展的基础上同等对待重点建设专业和普通专业,二者兼顾,补全短板。

3.不断提升原则。以不断提升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质量为原则,既要有专业与课程的外部诊断,也要对专业和课程质量做内部诊改。

三、建设目标

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管理服务为保障,以专业、课程发展的诊断与改进为切入点,完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质量保证体系、标准链,尝试制定专业建设质量标准、专业认证标准、课程建设质量标准、课程认证标准,探索校内专业认证、课程认证,试行专业、课程诊改,逐渐辐射和示范其他专业和课程。

四、诊改思路

首先从学校有3届毕业生的非“三校”建设专业中遴选一个工科专业和一个文科专业,参照广东省品牌专业建设标准制定出学校Ⅰ、Ⅱ、Ⅲ类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参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制定出专业认证标准,在行业企业参与下开展专业认证,再完善其专业认证标准,形成学校专业认证标准的蓝本;其次是其他专业依照这样的蓝本制定相应专业认证标准并开展专业认证,不能通过认证的专业采取限制招生或者暂停招生等措施,而通过认证的专业开展学校Ⅰ、Ⅱ、Ⅲ类专业建设,完善Ⅰ、Ⅱ、Ⅲ类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形成学校专业建设质量标准的蓝本,然后推广到有3届毕业生的所有专业;对Ⅰ、Ⅱ、Ⅲ类专业可以越级评定,同时对达到学校Ⅱ类建设质量标准的专业推荐申报省级品牌专业,进而申报国家级品牌专业,从而使专业建设质量循环改进,不断升级;每个试点诊改的专业必须对一门专业课程质量诊改及课程认证。

遴选两门专业课和三至四门条件成熟的基础课,参照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中对课程的要求,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制定学校Ⅰ、Ⅱ、Ⅲ类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和课程认证标准;在校外专家指导下开展课程认证,没有通过认证的课程,限期整改或停止上课;对通过认证的课程,完善Ⅰ、Ⅱ、Ⅲ类课程认证标准和建设质量标准,形成学校课程认证标准和课程建设质量标准的蓝本,广泛开展课程认证和课程建设质量评价;对Ⅰ、Ⅱ、Ⅲ类课程可以越级评定,同时对达到学校Ⅰ类建设质量标准的课程推荐申报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对达到学校Ⅱ类建设质量标准的课程推荐申报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进而申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对所有课程建设都达到Ⅰ类标准的专业,申报省级专业资源库建设,使课程建设质量循环改进,不断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在专业诊改方面对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对口支援,帮助并指导他们开展专业诊改。

五、过程与任务

一是调查访谈。到机电工程学院、艺术设计系、公共教学部等二级院系(部)和部分职能部门对专业和课程建设质量进行了访谈,了解到专业与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初步确定专业与课程质量诊改的目标。

二是明确目标。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管理服务为保障,以专业、课程发展的诊断与改进为切入点,完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质量保证体系、标准链,尝试制定专业建设质量标准、专业认证标准、课程建设质量标准、课程认证标准,探索专业认证、课程认证,试行专业、课程诊改,逐渐辐射和示范其他专业和课程。

三是广泛研讨。在学校第二届教学工作会议期间,开展“基于专业与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专题研讨,巩航军等四位老师围绕专业质量保证进行了专题发言,刘凤辉等6位老师围绕课程质量保证作专题发言,另有部分二级院系主任和教研室负责人也就相应的专业或课程质量保证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采纳各项合理建议,编制“专业建设质量标准、专业认证标准、课程建设质量标准、课程认证标准”样本,形成了开展“专业与课程质量”专项诊改初步方案。

四是立项建设。在没有“三校”建设任务的专业中遴选两个专业,结合自身专业建设实际,参考给出的样本,到本校已通过IEET认证的电子专业去借鉴专业认证的经验,制定专业认证标准,在此基础上制定专业建设质量校内三级标准,将专业核心能力分解到相应课程与教材中,补短板,查漏洞,收集整理专业认证所需的支撑材料,以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企业为主开展校内专业认证和专业建设质量评价;同时指导并支援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开展专业质量诊改工作。在学校师资力量较强、同一门课程上课教师数量较多、没有“三校”建设任务的公共基础课中遴选3-4门课程,参考给出的样本,结合课程建设实际。制定课程认证标准,在行业企业指导下开展校内课程认证,以此为基础开展课程建设质量评价。

五是总结推广。开展课程、专业认证,在采纳认证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后,完善专业、课程认证标准和专业、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形成相应标准的模板,撰写课程、专业诊改报告。在三年内在学校至少15个专业实施专业认证与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争取在3年内有4个重点专业通过国际专业认证。3年内至少对30门课程开展课程认证和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撰写专业或课程诊改报告。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