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政策文件|理论研究|诊改实践|督教督学|数据平台|下载中心|学院主页
首页
政策文件
理论研究
诊改实践
督教督学
数据平台
下载中心
学院主页
诊改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诊改实践>>正文
“专业与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讨情况汇报
2018-05-08 17:06 冯天祥 

为了落实党代会精神,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 、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结合学校第二届教学工作会议的要求,履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主体责任,营造“重基础、促内涵、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氛围,我们在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施方案的同时,聚焦学校专业与课程质量保证,分阶段实施校内“专业与课程质量保证”专项诊改。

一是调查访谈。到机电工程学院、艺术设计系、公共教学部等二级院系(部)对专业和课程建设质量进行了访谈,了解到专业与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明确专业与课程质量诊改的任务与要求。

二是明确目标。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管理服务为保障,以专业、课程发展的诊断与改进为切入点,完善专业和课程建设质量保证体系、标准链,尝试制定专业建设质量标准、专业认证标准、课程建设质量标准、课程认证标准,探索专业认证、课程认证,试行专业、课程诊改,逐渐辐射和示范其他专业和课程。

三是广泛研讨。在学校第二届教学工作会议期间,部分教师代表近100人于4月19日下午2:50-5:30在B5会议室召开“基于专业与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专题研讨会:巩航军等四位老师围绕专业质量保证进行了专题发言,专题发言的教师和相应题目如下,巩航军:汽修专业现状,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毛峰: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认证标准的探索;易熙琼:工业设计专业建设质量诊改的思考;刘梦:服装与服饰专业建设诊断及改进。刘凤辉等6位老师围绕课程质量保证作专题发言,发言的题目为,刘凤辉:思政课教学诊改;胡小善:足球课程质量诊改;刘忠洋:应用写作与口才训练评价标准的实施策略;史淑琼:公共英语课程评价标准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肖庆丰:数学课程建设标准探索与实践;刘震寰:依托乐学在线平台,提升项目化教学质量。然后部分教师就自己对专业和课程质量诊改的理解进行了即兴发言,最后李奎山副院长作总结发言,他说:“质量诊改工作是一项全员、全过程、常态化工作,各二级院系部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质量是我们永恒的主题。”会后,质量诊断与改进办公室对部分二级院系主任和教研室负责人就专业或课程质量保证征求了意见与建议,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采纳各项合理建议,编制出“专业建设质量标准、专业认证标准、课程建设质量标准、课程认证标准”样本,形成了开展“专业与课程质量”专项诊改初步方案。

四是立项建设。我们拟在没有“三校”建设任务的专业中遴选两个专业,结合自身专业建设实际,参考给出的样本及卞博士提供的电子专业国际认证的PPT,制定专业认证标准,在此基础上制定专业建设质量校内三级标准,将专业核心能力分解到相应课程与教材中,为通过国际认证积累经验,寻找差距补短板,收集整理专业认证所需的支撑材料,以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企业为主开展校内专业认证和专业建设质量评价;同时指导并支援茂名职业技术学院一个相应专业开展专业质量诊改工作。在学校师资力量较强、同一门课程上课教师数量较多、没有“三校”建设任务的公共基础课中遴选3-4门课程,参考给出的样本,结合课程建设实际制定课程认证标准,在行业企业指导下开展校内课程认证,以此为基础开展课程建设质量评价。

五是总结推广。开展课程、专业认证,在采纳认证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后,完善专业、课程认证标准和专业、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形成相应标准模板,撰写课程、专业诊改报告。三年内学校至少在15个专业实施校内专业认证与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争取在3年内有4个重点专业通过国际专业认证。3年内至少对30门课程开展课程认证和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撰写专业或课程诊改报告。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网